平台经济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2018-11-14 阅读次数: 1980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不断催生出分享经济、众创、众包等新的业态。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作为新经济代表的平台经济颠覆性地改变了既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企业管理创新、政府监管创新以及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平台经济的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平台经济的界定

由于平台经济正处于快速动态性成长阶段,平台类型不断增加,平台功能不断丰富,远没有达到定型化的程度,因此,迄今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共识性的权威定义。

尽管当下有关平台经济的各种描述仍显笼统和模糊,但有以下两点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平台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信息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结果;第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生产要素组合、组织体系建设和生产经营流程中发挥基础性平台作用。

平台经济的发展历程

平台经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并发展起来。互联网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广告信息阶段。在门户网站刊发产品宣传广告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二是网上销售阶段。一些商家在实体店销售的同时,筹建专用网站进行自营式的网上销售。三是平台经济阶段。企业建立开放性平台用于自身并延揽他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前两个阶段更多地发挥了互联网的技术性特征,第三个阶段则展示了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改造功能。

平台经济最新的发展形式是分享经济。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各种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的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技能等),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现象。

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平台经济加剧了用人单位的小微化。平台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和趋势是平台+小企业/个人。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数少、员工流动快、企业平均存续期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水平低等原因,成为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难点环节。

平台经济发展加剧了用人单位的非正规化。平台经济发展为个人、家庭及合伙组织等非法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条件。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自然人从事网络商品交易不用办理工商登记,只需要向依托的平台提交真实信息即可。由此导致身处监管体制外的非正规经济组织大量出现,给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特别是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带来了困难。

平台经济发展提高了灵活用工的使用频率。平台经济发展扩大了兼职劳动、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形式的应用。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日渐凸显。

平台经济发展降低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我国平台经济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一方面,大量平台企业昙花一现,来去匆匆;另一方面,平台间的兼并重组时有发生。平台型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实状况必然伴随着劳动关系快速的建立、变更、终止或解除,极易引发劳动争议,甚至群体性事件。

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影响

对部分劳动基准适用提出挑战。平台经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业者提供劳动的时间可能覆盖全天24小时的任何时间,而非传统经济形态下相对集中的连续劳动时间段。同时,平台经济中大多数从业者能够自主掌握和控制工作时间,而非传统经济形态下由用人单位决定。上述特征决定了现行工作时间基准适用的困难。

对集体协商与民主参与制度提出挑战。平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用工的分散化,进而降低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劳动者的组织化程度。分散于各地的从业人员很难真正组织起来形成可以和平台谈判的对等力量,导致传统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很难在该领域发挥作用。

对劳动关系领域的政府监管提出挑战。平台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产单元缩小,小微企业和个人从业者数量剧增。小微企业分散化、隐蔽化的特点,增加了劳动保障监察的难度。

思考与建议

面对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冲击,立法和政策层面应当谋定而后动。平台经济的发展远未定型,用工方式仍在不断创新之中,立法规制的条件尚不具备。而且,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修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相关配套措施不能到位的情形下贸然修改,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平台经济的发展和平台企业的用工创新,将实务中发生的争议问题交由司法部门结合个案“自由裁量”,等待平台经济相对定型后再上升到立法层次。

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为各种形式下从事劳动交换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基准立法与劳动关系捆绑过紧。一旦认定为劳动关系,则劳动基准一体适用;若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则无缘各种劳动基准。制定劳动基准法的重点之一是松绑适用范围,将法定劳动基准由劳动关系的基准扩展为劳动的基准,在对不同形式的劳动者提供底线保护的同时,适度体现差异性。

利用平台经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难点之一是主体双方诚信程度不足。平台经济发展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平台交易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安全,实务中各平台企业无一例外地建立了内部信用体系。平台企业内部信用体系不仅可以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可靠的信息来源,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培养诚信意识。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