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治欠保支亮眼“答卷”——浙江省深入开展“无欠薪”行动

2018-08-15 阅读次数: 773

浙江省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面积上是个“小”省,但却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大”省。浙江省企业数量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面临量大、面广、点散的困难。尽管如此,浙江省2017年治欠保支的“答卷”依然亮眼——浙江省为5.37万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6.02亿元。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浙江省打造的“无欠薪”特色治欠保支工作体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大多情况复杂,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必须手持一把“利器”,才能把治欠保支这件事做好。怎么破题?浙江省首先抓住“无欠薪”创建标准这个“牛鼻子”。

“‘无欠薪’不是没有欠薪发生,而是治理欠薪工作成效突出,立竿见影,朝着欠薪少、欠薪小、处置快的目标迈进。”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该负责人介绍,“无欠薪”创建有3个标准——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处置欠薪长效机制全面落地、欠薪案件处置快速有力。

记者浏览2017年7月浙江省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的通知》发现,这3个标准后面都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作为创建依据。

比如“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这一条,“有效控制”体现在:国有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交通和水利项目不拖欠;在建工程建设项目、企业的欠薪案件发生率要大幅下降,分别控制在3%、5‰以内;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欠薪案件涉案金额要分别控制在500万元、50万元以下。

在确立相关创建标准的基础上,浙江省不仅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各市、县(市、区)政府全部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在创建步骤的具体安排上,浙江省也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遵循“跳一跳,够得到”的尺度,分3步稳步推进:2017年创建试点,2018年全面推开,到2020年底力争所有县(市、区)达到创建标准。

打蛇要打七寸 治欠要抓重点

今年5月,浙江省人社厅在省内媒体公布了10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仔细阅读10起案件的处理结果,记者发现,除了农民工工资被追回外,多人被判刑也成为这10起案件的“亮点”。

打蛇要打七寸。浙江省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罪案件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同时,紧紧抓住欠薪易发重点领域、解决欠薪重点环节和建设领域源头预防这3个重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分析梳理各地历年数据和趋势特点,我们确定了制造业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这两大易发欠薪的重点领域,制定了3大专项治理方案,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领域的欠薪高发问题。”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解决欠薪重点环节过程中,浙江省对制造业企业开展专项治理,由人社部门会同工商等部门摸清辖区内制造业企业底数,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工资支付、司法诉讼、费税缴纳等基本信息数据库,适时发布欠薪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防止欠薪蔓延扩大。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已经将67万户制造业企业基本信息纳入欠薪预警信息数据库。

为了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欠薪顽疾,浙江省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和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监管作为源头治理的两个重要内容,分别从项目审批、标后监管、结算审核、资金监管等12个方面进行过程把关,减少和防范源头性欠薪风险。

奖惩并举赏罚明 “一票否决”威力大

今年6月,浙江省通报了2017年度“无欠薪”试点县(市、区)建设的考核情况,17家创建试点单位有16个达标,其中有一家因为出现“一票否决”情形,考核不达标。

据了解,所谓“一票否决”是指在“无欠薪”创建过程中,对政府投资项目欠薪、发生重大欠薪事件及舆情事件等7类情形实行“一票否决”。

当然,对于创建达标的“无欠薪”县(市、区)来说,也不意味着就进入了“安全区”,因为浙江省相关的考核规则中明确规定,对创建达标的县(市、区),每年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反弹回潮等情形,可以报请省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

奖惩并举促进工作,赏罚分明彰显公平。浙江省将“无欠薪”创建的3个基本标准、16项子标准细化为33项考核指标,设置了相应的权重分值和评分要求,形成了一套考核评分规则,考核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都得到了体现——“无欠薪”创建结果与各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促进就业资金转移支付等挂钩,成效突出的给予相应奖励,不达标或履职缺位的予以惩戒或问责。

2017年,浙江省立案查处欠薪案件总量、涉案金额、涉案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2%、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