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多措并举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共富

2021-10-14 阅读次数: 401

衢州市将促进重点人群就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线上线下结合,着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帮扶重点人群就业。目前,已实现市域基层社区(村)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全覆盖,帮扶重点人群2.19万人次,帮扶就业1.48万人。

一、数字赋能,精准进行就业供需匹配

一是开发应用数字“驾驶舱”场景。建成市、县、乡、村四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数字“驾驶舱”,分区域实时展示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就失业人员信息情况,智能推送帮扶清单、定位留痕帮扶成效、及时开展绩效评价,提升监测、预警、分析、指挥功能,实现“一舱驾驶”监管全城。

二是绘制重点人群“画像库”。全面完善全市140余万份劳动力资源数字档案,通过智能化锁定,人工地毯式核实,分类梳理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低收入农户、退役军人等群体数据库,落实动态实名制管理,使“纸档案”变为“活民生”。

三是打破信息互通“壁垒墙”。以岗位推荐为主,多渠道推送岗位信息。打通邻里通、村情通等多平台信息“壁垒”,结合重点人群住址就近推送周边单位招聘岗位信息,分类读取重点群体人员专业、特长等信息,开展人岗智能匹配,累计已推送个性化岗位短信3万余条。

二、示范引领,分步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帮扶

一是试点探索。结合县(市、区)推荐意见、村(社区)组织意愿等情况,率先推进村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先进典型和示范单位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有村(社区)重点人群就业帮扶示范点6个。

二是督促指导。将业务培训到村,在柯城书院社区、衢江白马新村试点地召开全市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推进会,组织实地考察学习,交流试点建设和帮扶工作推进情况,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面上工作提升。

三是创新体系。依托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帮扶责任体系,吸纳村委、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妇联执委等优秀代表,补充联户帮扶力量,形成“1名党员+1名骨干”帮扶模式,有效提升帮扶成果,目前已实现全市域基层社区(村)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全覆盖,帮扶重点人群实现就业1.47万人。

三、因人施策,分类开展重点人群就业指导

一是送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就业重点人群举办各类促就业培训,今年已联合在衢高校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及就业指导会,组织开展新认定13家就业见习基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会,举办残疾人创业政策宣传讲座3场,培训3279人次,成功介绍就业265人。

二是送岗位。兜底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加大绿色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在全市残疾人之家设立就业驿站,开发公益性保障岗位2300余个。

三是送政策。将支持重点人群灵活就业作为工作重点,联合多部门研究制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政策,全市累计提供政策咨询3036人次,兑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782万元,惠及7.8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