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庄稼”种出脱贫希望——宁夏海原县打造“离土”品牌实现转移就业

2018-10-30 阅读次数: 1366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把劳务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富民产业,整合全县11个部门培训资源,按照“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培育形成了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并围绕这些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让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铁杆庄稼”。目前,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海原县累计已有5.5万人接受培训。2017年底,海原县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今年,海原县包括贫困劳动力在内的8.5万人已实现转移就业。

强化培训 协助贷款 培育汽车运输专业村

22岁的李渊是海城镇张湾村人。2016年,看到同村人靠开货运车纷纷盖起了新房,他也报名参加了汽车驾驶员培训班。拿到驾驶证后,李渊又参加了由海原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并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短短两年时间,李渊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准备在县城买房。

据统计,在海原县,像李渊这样的货运从业人员已达2.5万人,汽车运输大军遍及新疆、山东、广东等地。海原县采取“互联网+”模式和重点扶持、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等举措,解决过去汽车货运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注册了4家货运公司,建成了汽车货运信息平台,培育了5个汽车运输专业村。同时,推行“银行+公司+运输户”的模式为农民购车提供便利。

海原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锁鹏珠介绍:“农户向银行提出购买货车贷款申请,首付货车总价20%至30%的款项,以该货运车辆作抵押,货运公司、担保公司担保,签订购车贷款合同,进行分期还贷,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目前,海原县已有3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年培训B证驾驶人员2000人;全县拥有B证以上驾驶员已达6.4万人,汽车运输从业人员月工资3500元—10000元。

发放补贴 建立基地 “前店后厂”模式促增收

海原县共设立17个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确定了142个村级就业创业信息联络员,在全县范围内摸清劳动力资源、培训状况、就业需求,全方位向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完善了海原县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同时,他们还设立了海原县驻新疆等6个驻外劳务服务中心,重新审核登记劳务经纪人516人,培育劳务中介组织62个。他们兑现了2017年度季节性务工交通补贴27.3万元,出台了季节性务工奖补政策,鼓励劳务经纪人组织转移就业;为巩固拓展劳务基地,海原县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建立500人以上劳务基地22个。

海原县设立了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以建设孵化基地和电商平台。他们以全县96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为对象,通过“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模式,将刺绣剪纸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有序分工,并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收。目前,海原县已有2500名贫困家庭妇女经过培训从事剪纸刺绣工作。

打造品牌 开展竞赛 发展特色餐饮助脱贫

今年,海原县整理海原特色餐饮名录,制定出台了依靠特色餐饮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并提出打造具有海原特色的餐饮示范店、特色小吃店,计划组织培训厨师300人、劳务经纪人50名和餐饮管理人员150名,并带动500人实现脱贫。

海原县人社局为此专门举办了“海原名厨”职业技能暨小吃美食大赛,整理推出了“海原面包羊羔肉”“海原牛骨头”等系列菜品,提升了特色餐饮行业发展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据了解,海原县已在全县及银川、中卫等地开设了74家“海原回乡人家”餐饮示范店。目前,海原籍创业人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外开办的餐饮门店达到1300多家,近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海原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950元。其中,劳务收入占到海原县农民总收入的50.1%。除了汽车运输、特色餐饮等传统品牌务工领域转移就业外,还涉及建筑行业、枸杞采摘等行业,实现了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技能型务工人员在外稳定务工。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