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实惠

2018-09-11 阅读次数: 2413

人民网9月11日电 “公立医院改革不但使老百姓得到更适宜的医疗服务,还减轻老百姓的就医负担。”9月10日,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黎长征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悉,大化县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励200万元,是河池市唯一获得奖励的县份。目前,已有百色市田阳县人民医院、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等慕名到大化县人民医院考察学习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经验。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利好于民。2015年9月,大化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大化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两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利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坚持集中带量,分类采购,年依规采购药品量4000万元,保证临床医疗用药需要。同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县财政每年给县级公立医院一定的药品零差率补助。2017年,大化县人民医院累计减免患者药品零差率资金908.95万元。县妇幼保健院则通过落实回家惠民政策等,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300多万元。2016-2017年,大化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占比、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等13项考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不断提高。

实施医保支付及管理改革。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实行住院次均费用限制及单病种付费管理。以既往费用数据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为基础,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引导适宜技术使用,节约医疗费用。同时,根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技术能力,明确临床路径管理诊疗病种18种,建立适宜的临床路径、处方集和诊疗规范,规范处方行为,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核定本县公立医院床位编制为700张,核定按床位比例增加的技术人员数为差额财政供养聘用人员,列入编制管理,解决由于编制总数限制而无法调剂的问题。对聘用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县财政按照55%给予补助,年补助1250万元。并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技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病人满意度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医务人员服务为民的热情。

构建医联体普惠百姓。大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黎长征透露,2017年4月19日下午,一名女性肝病患者因病情疑难复杂,大化县人民医院找不到特效治疗方案,因此与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会诊中心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远在南宁的郭雅教授通过在线视频“面对面”了解患者病历、症状、体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诊断和治疗意见。这是大化县成功完成的第一例远程会诊病例。远程会诊让瑶山患者足不出城,便享受到一流医疗专家高效、快捷的诊疗服务,避免舟车劳顿,降低医疗成本。

这是大化建设三二医联体的结果。县人民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放军三〇三医院等建立医联体,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并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三个专科医联体,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两个专科联盟,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感染性疾病”专科医联体,提升专科技术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县妇幼保健院与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专科联盟。

其次,建设县乡医共体,实现医疗资源互惠共享、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8月22日,在大化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远程会诊中心,韦硕平医师通过在线视频仔细察看江南乡卫生院传来的一名患者的肺部影像资料,并通过视频对话交流,得出支所管炎、肺气肿的诊断意见。这样,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行分级诊疗模式。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建立城乡医疗人才、技术双向流动和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建立责权统一、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管理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提高农民群众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化公立医院与区级医院实行双向转诊的同时,选择都阳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县人民医院托管试点单位,选择大化镇卫生院作为县妇幼保健院托管试点单位。托管单位对被托管单位进行全方位管理,构建紧密型的医共体,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到基层,解决县级医院“吃不下”,一床难求,群众意见大、乡镇级医院“吃不饱”,门可罗雀,资源浪费,医务人员不满意的现状。今年1-7月,大化县人民医院向上级医院上转人数 978人次,上级医院向大化县人民医院下转人数 235人次;乡镇医院上转到大化县人民医院人数640人次,同级医院转诊人数 103人次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控制小病大医的过度用药以及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行为。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家珩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健康扶贫的助推器,目前大化县正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打造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模式,推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